





朱洪滨原名朱滨,涟水县岔庙镇穿心庄人,1920年11月出生。他自幼勤奋好学,10岁开始读小学,17岁凭借优异成绩考入省立扬州中学。抗战爆发后,他毅然弃学回家,投...
来源:淮安日报;作者:佚名;更新日期:2025-07-02
朱前,原名朱贯义,1916年出生于涟水县余圩乡的一个农民家庭。1937年,日军全面侵华,国民党当局消极抗日的态度令朱前等爱国人士深感愤懑与苦闷。1939年2月,...
来源:淮安日报;作者:佚名;更新日期:2025-07-01
清嘉庆年间,河下人曹镳在其所著的《淮城信今录·张廷杰传》中也曾提及河下之名。他说,张廷杰“家在郡北郊外,俗呼曰‘河下’云。”可见,河下之名原是俗称,并非官方名称...
来源:淮安日报;作者:佚名;更新日期:2025-06-30
他是令日伪军闻风丧胆的“铁血团长”,率部屡挫强敌,威震敌胆;他在国共摩擦的惊涛骇浪里英勇前行、毫不退缩,最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。他就是名扬高邮湖畔的抗日义勇团团...
来源:淮安日报;作者:佚名;更新日期:2025-06-29
1943年10月,跨河区抗日民主政府在王道明的家乡召开追悼会,并建亭立碑,纪念王道明等烈士。亭内悬挂“浩气长存”横匾,彰显烈士们的英勇无畏与浩然正气。为永远怀念...
来源:淮安日报;作者:佚名;更新日期:2025-06-28
在查阅现存于淮安市档案馆的1942年10月至1943年4月出版的《淮海报》(影印版)过程中,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情况:1942年11月、12月这两个月期间出版的《...
来源:淮海晚报;作者:佚名;更新日期:2025-06-27
盛夏时节,金湖县烈士陵园内静谧肃穆,一束新换的白菊静静倚靠着一块斑驳的石碑,仿佛在默默诉说往昔的悲壮。碑上“章辅等九位烈士殉难处”的字迹,虽历经风雨侵蚀,却依然...
来源:淮安日报;作者:佚名;更新日期:2025-06-26
淮阴区刘老庄镇是抗战时期新四军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殉国之地,这片热土浸染过革命先烈的鲜血,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。1987年2月,中共淮阴县委、淮阴县人民政府决定...
来源:淮安日报;作者:佚名;更新日期:2025-06-25
1945年2月7日,党中央在延安和淮北大王庄同时举行追悼大会,彭雪枫的遗体被安葬在半城的雪枫墓园。2009年,彭雪枫被评为“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...
来源:淮安日报;作者:佚名;更新日期:2025-06-24
1984年,吴觉因病去世,其墓在南京汤山附近的一座山上。吴觉诚挚温雅的“江湖气”闪烁着其人格魅力的光辉,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深入人心。他抱拳结...
来源:淮海晚报;作者:郭应昭;更新日期:2025-06-23
在淮安的抗战史上,有这样一位女性,她平凡如沧海一粟,却又闪耀着光芒。她没有名字,因为丈夫姓保且排行第三,所以被称为“保三娘”。...
来源:淮安日报;作者:佚名;更新日期:2025-06-23
涟水县成集镇被称为“苏北小延安”,抗日战争时期当地军民打退敌人多次进攻,根据地从未失守,从而声震淮海。成集境内有一条流淌着英雄血脉的“杰勋河”,连同镇内“杰勋村...
来源:淮安日报;作者:佚名;更新日期:2025-06-21
“梨花开遍天涯”的季节,我们一路寻访,来到金湖县黎城街道的一个居民小区,见到了今年已97岁高龄,行动虽有些迟缓、思维却依然清晰的抗战老兵郑民钦。听老人回忆自己所...
来源:淮安日报;作者:佚名;更新日期:2025-06-13
那年山芋大丰收,各家分到的山芋堆满院子。夜晚,母亲一个人坐在院场上摘山芋,露水洇湿了薄薄的衣衫。繁星落满门前的小张河,偶尔有鱼群浮出水面,翻起隐约可见的浪花,母...
来源:淮海晚报;作者:朱延华;更新日期:2025-06-09
淮安区西长街336号,一座古朴典雅的宅院静立于此,绿树掩映下的青砖黛瓦透露着厚重的历史底蕴。抬眼望向门楣上“刘鹗故居”四个遒劲大字,犹如翻开泛黄的扉页,开始阅读...
来源:淮安日报;作者:佚名;更新日期:2025-06-08
抗日战争时期,全国共有19块抗日根据地,而淮安地处淮南、淮北、苏中、苏北四大根据地的接合部,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;1943年1月,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移驻淮...
来源:淮安日报;作者:张春荣,刘波;更新日期:2025-06-06
上海之行中最难忘的一件事,就是我有幸拜访了德高望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张瑞芳。她早年在北京工作,后来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,并与同单位的文学部主任、作家严励组建了家庭...
来源:淮海晚报;作者:金志庚;更新日期:2025-05-26
1947年1月,孙兰被调离淮安。新中国成立后,她先后担任上海市教育局副局长、局长、党委书记,中共上海市委候补委员。1964年,周恩来总理赴上海视察工作期间接见上...
来源:淮海晚报;作者:咸高军;更新日期:2025-05-19
在淮安市档案馆,我们查找到现存的1942年3月、4月出版的《淮海报》共15期。这些历经炮火、岁月洗礼的报纸,留下了这一年春天淮海抗日根据地通过顽强战斗继续扩大战...
来源:淮安日报;作者:佚名;更新日期:2025-05-16
那座刻着“河下古镇”大字的青石牌坊就是它的扉页,那运河边的花草树木就是它的插图,那铺着石板的大街小巷就是它的情节,那雄伟的古塔和环绕古塔的湖水就是它的男女主人公...
来源:淮海晚报;作者:吴光辉;更新日期:2025-05-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