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时的记忆中,“六大碗”中有一道必不可少的菜,叫“烧膘”。在家乡的方言里,膘就是油炸后的猪皮,淮扬菜系里称之为皮肚。或许是在家乡生活了较长时间,已经习惯了称皮肚为膘。
然而就是这皮肚,却成了我儿时记忆中堪称美味的食材之一。对于烩皮肚这道美食,我是百吃不厌。
当时,家乡人办喜事时,人们出礼后吃喜宴叫吃“六大碗”。“六大碗”其实就是六道硬菜,烩皮肚正是其中之一。至于原因,我认为,可能当时人们很少有机会吃猪肉,哪怕廉价的猪皮,也是难得的美味。至于直接原因,可能因为皮肚价格低廉,在家就可以自行制作,食材接地气。当然,这些都与皮肚的营养价值无关。
在我的记忆里,夏季过后,妈妈买肉回来或烧或炒,但总会把猪皮削下来。一问才知道,等到过春节时,妈妈要将这些猪皮炸成膘,也就是皮肚,用于烹制招待亲朋好友的一道菜——烩皮肚。之所以选择夏季过后开始制作皮肚,是因为夏季闷热潮湿,皮肚难免会出现霉变、虫蛀等情况。
制作皮肚的方法比较简单。妈妈通常先将带皮猪肉放在锅里煮至六七分熟,捞出后在冷水里浸泡一会儿,再用刀将紧贴着肥肉的一层猪皮削下来。随后,妈妈用细绳将这些有点透明、有点韧性的猪皮挂在阴凉通风处,待其自然风干。
制作皮肚时,妈妈先将晾干的猪皮洗刷干净,然后擦干水分。油炸时,先将猪皮放在油锅里翻滚几圈后捞出,过几分钟后再放入油锅里油炸。同时,不断用竹筷子拉扯猪皮,极大限度地增加其表面积。不一会儿,金黄脆酥的膘就出锅了,焦香四溢、令人垂涎。
烹制烩皮肚时,先将炸好的膘放在冷水里浸泡,然后切成条形或菱形小块。膘可以跟肉丸、青菜、鹌鹑蛋等食材一起烩,也可单独烩。烩皮肚快出锅时,要用淀粉勾芡。黏稠的汤汁、金黄的皮肚、碧绿的菜叶,看起来就让人颇有食欲。
在乡村,几乎家家都会烹制烩皮肚这道菜。炊烟里夹杂着猪皮的焦香,让人直流口水。那时的“六大碗”,虽然没有如今宴席这般豪华、丰盛,但在那个年代,真是吊足了人们的胃口,让人们时常惦记。价廉物美的烩皮肚,因为其食材地道、做法传统、色香味俱全,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。
根据相关研究,皮肚的营养价值比较高,它含有人体需要的蛋白质、氨基酸、碳水化合物等众多营养元素。而且,皮肚中的脂肪含量却比猪肉中的脂肪含量要少。此外,皮肚中还含有大量微量元素,具有促进新陈代谢、养颜润肤等功效。
随着时代的发展,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提高,烩皮肚时搭配的食材也日渐丰富。除了皮肚这一主要食材外,还会搭配牛筋、鹌鹑蛋、青菜、蛋饺、肉圆、火腿肠、木耳等食材。
烩皮肚是淮扬菜中的一道接地气的“大杂烩”,因其好吃而且制作简单,成为日常餐桌上的一道家常菜。从猪皮变成皮肚,颜色也由白色变成了金黄色,这一次华丽的转身,烩皮肚也就从淮扬菜系里走出去,走向了世界,深得众人的喜爱。怪不得人们说,高手在民间,美食的根同样在民间。
从乡村到城市,烩皮肚这道美食的精髓从未改变,那就是其中蕴藏着岁月的味道,让人们难以忘怀。那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烩皮肚,不正是表达了人们对五彩斑斓的美好生活的希望和追求吗?
现在,家乡人也不再将烩皮肚说成“烧膘”了,也许大家都觉得烩皮肚更有时代感,也更有诗情画意。至于这道接地气的美食,我觉得,它抓住的不仅仅是人们的胃,还有人们那颗富有想象力的心!